11個單粒花生脂肪酸近紅外定量分析模型構建
花生又名落花生、長生果,是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花生仁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含量約占脂肪酸總量的80%。高油酸花生抗氧化,耐貯藏,還能在不影響人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前提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在花生品質改良中,經常需要對脂肪酸含量進行測定。然而利用傳統手段測定不僅費時費力且難以做到無損測定。近紅外光譜技術兼具多成分分析、快速、高效、低成本、無破壞性等優點,特別適合在育種過程中做大規模篩選。
利用德國布魯克光譜儀器公司的MPA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對隨機選取的80份日光干燥的不同花生籽仁進行光譜數據采集,每份花生材料均為1粒,采用單粒掃描,每樣品掃描3次。掃描譜區范圍3594.8~12489.4cm-1。
采集完光譜后,根據 GB5009.168-2016所述方法測定單粒花生籽仁油 酸、亞油酸、棕櫚酸、芥酸、花生一烯酸、棕櫚一烯 酸、山崳酸、豆蔻酸、α-亞麻酸、γ-亞麻酸、十七碳一 烯酸、十七碳烷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四碳酸含 量真實值。并計算出長鏈飽和脂肪酸(棕櫚酸、十 七碳烷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崳酸、二十四碳酸)和 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十七碳一烯酸、棕櫚一烯酸、亞 油酸、芥酸、花生一烯酸、α-亞麻酸、γ-亞麻酸) 含量。
模型建立
經測定,參與建模的花生籽仁材料油酸、亞油酸、棕櫚酸、芥酸、花生一烯酸、棕櫚一烯酸、山崳酸、豆蔻酸、α-亞麻酸、長鏈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小值與*大值如表1所示,變幅較寬,符合建立近紅外模型的基本要求。
經OPUS軟件自動優化,花生籽仁油酸、亞油酸、棕櫚酸、芥酸、花生一烯酸、棕櫚一烯酸、山崳酸、豆蔻酸、α-亞麻酸、長鏈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佳光譜預處理方式、維數、R2和RMSECV如表2所示,其預測值與真值散點圖如圖1、2所示。
模型檢驗
隨機選擇5份花生籽仁樣品對11個脂肪酸近紅外定量分析模型進行外部檢驗。
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花生籽仁油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65%~0.1880%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12%;亞油酸真實值與預測值偏差在-0.0803%~00940%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20%;棕櫚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417%~0.0523%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38%;芥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004%~0.0011%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85%;花生一烯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176%~0.0123%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1.00%;棕櫚一烯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004%~0.0006%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58%;山崳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022%~0.0126%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26%;豆蔻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006%~0.0010%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1.59%;α-亞麻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021%~0.0032%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2.5%;長鏈飽和脂肪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757%~0.0687%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32%;不飽和脂肪酸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偏差。在-0.0737%~0.0967%范圍內,平均相對偏差0.15%。
結論
試驗材料雖然只有80份,但是這些材料來源多樣,包含大花生、小花生以及普通含油量花生、高油花生、普通油酸花生和高油酸花生,選擇范圍較廣,各化學指標變幅較寬。此外,考慮到不同種皮顏色會對近紅外光譜檢測效果產生一定影響,為使樣品有充分的代表性,增強模型的適應性,除粉紅色種皮材料外,建模樣品還包含了黑、紫、紅等不同種皮顏色的品系。
模型經OPUS軟件自動優化,構建出花生籽仁油酸、亞油酸、棕櫚酸、芥酸、花生一烯酸、棕櫚一烯酸、山崳酸、豆蔻酸、α-亞麻酸、長鏈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等11個近紅外模型。經外部樣品檢驗,平均相對偏差在0.12%~2.5%之間,偏差較小,可見構建的這些花生單粒脂肪酸模型預測準確率較高。
因此,接下來將利用本研究建立的近紅外模型對誘變后代群體進行大規模篩選,以期獲得脂肪酸品質更為優異的材料。